首页

优美之家视频

时间:2025-05-29 20:22:22 作者:创新传承方式 让非遗“活”在当下 浏览量:99889

  行神州“播”天下 优质主播中国行丨创新传承方式 让非遗“活”在当下

  央广网新余5月28日消息(记者 刘培俊)当传统非遗“撞见”现代生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新余花鼓戏、洞村竹编、昌坊剪纸……5月27日,“行神州‘播’天下——优质主播中国行”活动走进江西省新余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主播用镜头记录新余之美,带领网友“云游”新余,探访这些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见证其匠心传承与创新活力。

  “狂风掀起信江浪,雷雨交加野茫茫……”当天上午,在松山小学,新余花鼓戏《风雷渡》正在上演,演员们以精湛的唱功、细腻的表演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舞台设计,演绎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民间故事,引得现场掌声迭起。

  “花鼓戏来源于‘赣中花鼓’,原名‘花鼓灯’,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2012年,新余花鼓戏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余花鼓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刚告诉记者。

  除新余花鼓戏外,昌坊剪纸、洞村竹编、分宜药香也走进学校,让大家得以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医药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辨识艾草、薄荷等药材,研磨、配伍、搓香,教室弥漫草木清香。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不仅制成提神药丸,更理解了“香道养心”的文化内涵。

  非遗来源于民间,成长于群众。“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目前非遗已经进入当地学校课程设计体系。这也是希望种下非遗的种子,让大家更好地爱上、传播、传承非遗。”新余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钱胡艳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传承主体的“活态化”文化形态。非遗传承人也顺应时代发展,开启新的征程。江西省新余市市级非遗项目洞村竹编第五代传人李年根便是其中之一。

  做了一辈子竹编的他选择直播互动、拍摄视频等方式,让竹编手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竹编制品月均销售额超万元。”李年根说,竹编生意的红火,还带动了周边手艺人共同致富。

  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幅近九米长的夏布绣《长江万里图》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幅巨制由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及儿媳吴婉菁带领创作团队耗时13个月完成。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颜色的丝线在作品中交错,用独特的刺绣语言展现了祖国的壮阔山河。

  夏布绣俗称“麻布刺绣”,在江西民间流传久远。在素有“中国夏布之乡”之称的江西新余,当地百姓就地取材,将夏布绣广泛用于生活用品之中。

  “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老手艺长出新枝芽。”接过婆婆的“接力棒”,吴婉菁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平衡点,如何借助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赋予夏布绣新活力,提升非遗技艺的自身造血能力,为夏布绣生活化艺术表达开辟一条走得通、走得好的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吴婉菁大胆创新,利用现代设计巧妙跨界融合,开发出了箱包、首饰、灯艺、茶空间、文房等上百种夏布绣文创作品,让夏布绣这一传统工艺逐步融入大众生活中。在她的推动下,夏布绣这门老技艺“潮”了起来。

  如今,非遗在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焕发新时代的光彩与魅力。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南京制定全国首部明确律师社会责任的地方性法规

奥运前夕“中国之家”揭幕时,绚丽多彩的自贡彩灯组给到场宾客一个惊喜。随着赛程过半,“中国之家”吸引越来越多的运动员和游客前往,自贡彩灯组成为不容错过的拍照打卡区之一。

西江中下游暴雨区内河流或发生超警洪水

谈及进博会,钱圣来说,七年来,借助进博会强大的平台溢出效应,瓦里安医疗将全球创新技术引入中国市场的同时,也将中国智慧和中国智造带向世界,惠及全球患者。“我们相信,通过携手广大用户及行业合作伙伴,积极发展和践行新质生产力,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高质量放射治疗的普及和扩展癌症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为中国放疗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癌症诊疗生态圈建设贡献力量,加速创造一个无惧癌症的世界。”(完)

11月3日起央视新闻推出融媒体系列报道《经济热点部长谈》

相比在里约奥运会男子100米仰泳决赛摘银之后泣不成声,如今的徐嘉余用微笑面对这一稍显遗憾的结果。“作为队里的四朝元老之一,我要体现出中国游泳队老大哥的精神面貌,总需要有人在前边顶住压力,我们不能让对手觉得我们弱。”徐嘉余说。

地处京杭古运河西侧澹台湖口的苏州宝带桥,始建于唐朝,是中国现存最长的古代联拱石桥,也是大运河的重要文化遗产点,它与不远处的现代桥梁交相辉映,串联起了大运河的古韵今生。

第二届科幻星球奖获奖名单揭晓 《三体》《流浪地球2》等上榜

北京3月25日电(记者 高凯)由中国摄影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摄影出版社)主办的《胡马依北风》新书发布会25日在北京举办。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